5月12日,是中国开展带电作业的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顺利完成了东北地区首例高低压综合不停电更换配电环网箱作业,以不停电检修为主要技术手段在鞍山市铁东区开展“供电不间断,用户无感知”示范区建设,计划在年底将示范区内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9%,达到国内新一线城市水平。
开展最高难度带电作业
全国劳动模范、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带电作业中心副主任王家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作业是配网工程项目,主要是通过高、低压发电车转带鞍钢家园小区、鞍山银行、钢都小学、十五中学、睿柏云酒店等用户负荷,以确保整个施工作业过程中,不影响用户用电。
据悉,此次作业是东北首次采用高低压综合不停电作业法更换10千伏环网箱,实现了10千伏不停电更换电缆设备的新突破,为国内老旧电缆设备不停电检修作业提供了技术参考。从5月11日钢都小学箱变、人防办箱变、十五中箱变接入两台0.4千伏移动电源车开始,到线路恢复正常运行方式,高低压综合不停电法更换环网箱分为13个步骤。
“此次作业的最大难度在于10千伏发电车的并网运行与倒闸操作间的配合。”王家峰向记者解释,发电机组与市电并网时间不能过长,因为发电机组整机功率远小于市电输出功率,并网时间过长,发电机组会强制退运。另一个难点是中压发电车的操作分为手动和自动两种,自动操作是通过微电脑计算逻辑自动完成,每个步骤都必需按照计算逻辑执行。但现场的实际设备情况并非理想化设计,不能满足车辆自动操作的计算逻辑。因此,本次作业只能执行手动操作。在手动操作前还需要解除10千伏发电车自动操作的保护逻辑、拆除开关自动闭锁装置等,给此带电作业增加不小的技术难度。
记者在施工作业现场看到,来自河北、吉林、黑龙江、湖南、甘肃等9个省和地区的100余名带电作业技术骨干观摩作业,研讨氛围浓厚。“我们供电公司是一个地市级单位,目前仅开展了一二类相对简单的带电作业,对于三四类复杂带电作业尚在学习中。鞍山此次带电作业属于电缆型,操作较为复杂,得知鞍山开展高难度带电作业,领导十分重视,派我们‘取经回家’。”甘肃省电力公司嘉峪关供电公司服务部负责人关志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鞍山铁东区全面启动“供电不间断”
带电作业始于鞍山,兴于辽宁,享誉国内外。如今,带电作业已经改变了电网的检修方式,成为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记者采访获悉,今年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在鞍山市铁东区全面推进“供电不间断、用户无感知”示范区建设,除非遭遇突发气象灾害或电网故障,铁东区的企业和居民将不会再受到停电困扰。这是东北地区第一个“供电不间断、用户无感知”示范区。
铁东区全区面积64.35平方千米,是鞍山市经济、文化中心,有大工业企业82家、一般工商业企业1.27万家、居民24.31万户。2021年供电部门计划在铁东区改造配电设施109处,更换高低压电缆和导线4800余米,优化配网网架12处。
“这些工程采用停电作业模式,平均停电时长为105分钟,影响居民、商场和企业生活生产用电280万千瓦时。”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带电作业中心主任刘冠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今年72项检修作业计划中,我们将以不停电方式完成70项作业,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铁东区不停电示范区建设。”
“带电作业服务方式太好了。”鞍山银行铁东支行行长刘作良高兴地对记者说,“5月12日电力施工没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以往电力作业停电时,我们要为客户解释疏导。储蓄业务可缓两天,对公业务可去其他网点,但是对于企业评级、还放贷款、法院要材料等只能在我们支行办理业务的企业影响较大,尤其是贷款一两亿元的客户,迟一天或许要多付几千元。”
鞍山睿柏云酒店店长陈文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们酒店一共有133间客房,平均每天入住率能达到90%以上。如果停电的话,我们酒店就要暂时停业,一天就得损失2万多块钱。带电作业服务方式让我们酒店‘电力十足’!”
创新提高带电作业水平
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是“传承好新时代‘带电精神’”“不停电就是最好的服务”理念。为传承好老一辈鞍电人积淀的宝贵技术和精神财富,鞍山供电依托中国带电作业展览馆、青创空间、青年之家、王家峰创新工作室等多种资源,不断创新提高带电业务水平。
“去年我们已经完成了6项专利申请和1项成果转化,今年我们正在研发一套作业工具或遮蔽用具以实现对作业流程以及作业方法的最优化。”王家峰向记者介绍,工作室的初衷就是传承、发展、创新,培养不停电作业骨干,提升国网辽宁电力不停电作业水平。在工作中围绕一个‘实’字,注重小发明,小创造,不过分追求数量多和成果大,只希望积量变为质变,让每个创新点子都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切切实实地解决不停电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近年来,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广不停电作业,坚持“能带不停、能转必转、一停多用、预算管控”原则,通过对标国际一流电网管理模式,构建了省市县一体化带电作业管理+国网辽宁电力科学研究院、技能培训中心、经济技术研究院的“1+3”支持体系,实现了全区域、全专业、全流程、全等级的“四个全覆盖”。
来源: 中国能源报